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> 深度观察 >> 正文
2200万字,浓缩武进30年变迁
来源:武进日报 作者: 日期:2017-12-22 16:59:18  报料热线:86598222

QQ截图20171222170630.jpg

  缩一年为一瞬,汇百卷于一册

  今年是《武进年鉴》创刊30周年。1988年—2017年,武进连续编纂出版《武进年鉴》30卷,累计汇集信息资料2200余万字。

  创刊30年,《武进年鉴》见证了武进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,记录了武进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各领域前进轨迹。

  民国时,武进出版首部地方综合年鉴

  1927年出版的《武进年鉴》,是江苏省已知的首部地方综合年鉴,距首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、反映中国国情的年鉴——1924年商务印书馆编纂出版的《中国年鉴》只有3年。

  庄启主持编纂了1927年版和1928年版两部《武进年鉴》。这两本年鉴内容各有侧重,1927年版《武进年鉴》以普查收录武进各行业发展状况和基础资料为重点,其中工商业类目最有代表性,不仅载有全县实业名录,还涵盖日用品业、交通业、衣着业等34个行业,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数据。1928年版《武进年鉴》中,围绕具体的市政建设,收录了大量关联内容,更有针对性。例如围绕当时的德胜河开凿工程,配合下一步的武进水利建设,该年鉴在地理类目中收录了常州河流水系图、土方表和孟河、德胜河、澡港河、北塘河4条主要河流的疏浚历史。

  两部年鉴最大的特点是原始文件收录很多,有大量的调查表、统计表、会议记录等。这样的工作量,比现在要繁重得多。可以说,庄启和他的同仁们在年鉴编纂组织、编纂体例、经费保障及年鉴功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,使他们成为中国年鉴事业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先行者。

  为完成统稿关了8个月“禁闭”

  1988年初,继《武进县志》在全国率先公开出版后,武进成立年鉴编纂委员会,创刊《武进年鉴》。

  《武进年鉴》创刊时,时任县长薛锋为其作序,序中引用清代诗人赵翼诗句:“满眼生机转化钧,天工人巧日争新;预支五百年新意,到了千年又觉陈”。

  “年鉴工作对于政府来说,具有存史、资政、教化的重要意义。但对于我们年鉴工作者来说,是年复一年枯燥工作的循环。”今年58岁的区地方志办副主任科员王国新,从事年鉴工作20多年,有时,他为了核实一个数据,要打数十个电话;走街串巷,寻访知情人,只为寻一份史料;爬树上房,只为拍一张照片。

  2014年,为了有个安静、安心的空间完成一项统稿任务,王国新配合主编,关了8个月“禁闭”,在办公室足不出户整理稿件。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,让王国新几近奔溃,患上了“神经性耳聋”,而同事因为身体超负荷运作,经常挂着点滴工作,甚至为了缓解压力,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喊几声。“用眼过度,眼睛老化快,是我们年鉴工作者的‘职业病’。”王国新告诉记者,他的双眼视力现在不足0.5,连续工作时间久了,眼睛就充血肿胀。

  1988年—2017年,武进连续编纂出版《武进年鉴》30卷,累计汇集信息资料2200余万字。一代代修志人在志书中度过了青春岁月,在案桌上奋斗到白发退休。甘洒热血写春秋,规模庞大的修志工作30年背后,是一代代修志人几十年如一日智慧和辛劳的积淀。

  打造老少皆宜的武进地方文化品牌

  30年实践、30年耕耘、30年收获,武进修志人以全省领先、全国一流为目标,不断探索前行。《武进年鉴》连续七届获全国年鉴编纂质量评比特等奖,在省级以上刊物和研讨会上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,在全国年鉴条线树立了武进品牌。

  今年以来,为打造一份时代的精品工程,区地方志办和经信局等多个部门合作统稿,着力突显武进新兴产业,细化年鉴框架结构,完善年鉴版面。

  “普及年鉴,打造老少皆宜的武进地方文化品牌精品。”区地方志办地方志科科长万向阳告诉记者,曾经“青灯、黄卷、长夜”相伴的修志人,如今也要搭上信息大数据时代的“高速列车”。

  “在2007年,区地方志办就创建了武进史志网,让百姓了解武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。下一步,我们将探索‘年鉴杂志化发展方向’;创建数字化平台,建立信息资料库;开通‘武进印记’微信公众号,彰显地方特色品位。”

见习记者 徐梦超 记者 鞠燎原

2200万字,浓缩武进30年变迁

责编: jiangcaiting
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在线投稿 | 商业服务 | 申请友情链接
苏ICP备07507975号 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备案(苏新网备):2007036号 版权所有 武进区委宣传部 武进日报社

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