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> 悦读 >> 正文
像一把刀子
——读孙频小说集《假面》
来源:武进日报 作者: 日期:2018-01-08 11:10:04  报料热线:86598222

  假面

  作者:孙频

  出版社:作家出版社

  出版时间:2016年7月

  □ 刘嘉“零余者”——文学理论家们亦称之为“多余的人”或“多余人”——此词语出自十九世纪的俄罗斯,系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,最早的零余者形象“奥涅金”出现在普希金小说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中。而“零余者”这一称谓的流行,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《零余者的日记》出版之后。

  “五四”以降,“零余者”观念传入中国,遂被鲁迅、郁达夫等大家接受,于是,众多“多余人”形象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。两国的“多余人”都是历史转折时期的特定产物,都有悲剧性的双重性格。但由于国情和出身不同,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生活态度也有很大不同。俄罗斯的“多余人”从总体上看是“忧郁而感伤”的,充满浓郁的个人悲剧色彩;中国的“多余人”更具社会和民族责任感,呈现出来的更多是“悲剧和沉重”。这一点在郁达夫的小说里最能体现。郁氏小说中的主人公,多愁善感、愤世嫉俗且神经脆弱,他们不仅生活拮据,在政治上也屡受打击,于是他们精神委顿,找不到人生的出路,总是自怜自艾、自我麻醉,甚至自称自己是“弱者”、“零余者”和“无用的人”。

  余生也晚,如果记忆无误,郁达夫之后很长时间,尤其是当下,似乎没有人再关注此类人物了,直到读过孙频的小说集《假面》后,恍然觉悟还有人在小说里关注这个群体,真是件了不起的事。何况,小说带来的穿透力和冲击力丝毫不亚于前辈们。

  我在短短的几天内,一共阅读了里边的5个短篇,分别是《假面》、《自由故》、《恍如来世》、《十八相送》和《凌波渡》。能不能这么说,这是带着挑剔目光阅读当下中国小说的我接触到的最棒的小说呢?嗯,是的。这是对新一代“零余者”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危机把握最到位的小说,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次不错尝试。不得不说,她是“零余者”这个独特的写作题材的真正传人,并用发着寒光的、冰冷的手术刀把“它们”切开来,鲜血淋淋地呈现给人看。这群“零余者”的后代们,在孙频的这部《假面》中,又有不同于前辈的特质,政治层面少了,人性本质多了,他们共同的特点,若用一句时髦的语句来总结,就是高智商、低情商。如《假面》里娶了二奶杀了同窗的大学生;《自由故》里自愿嫁给逃犯的女博士;《恍如来世》里和妓女同居的高材生;《十八相送》里有着严重恋母情结的大学生;《凌波渡》里高洁孤独的两个“怪人”,他们行为怪诞,特立独行,做事荒唐,不为世人所理解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,这批人精神层面的东西,由于没有升华到与财富真正匹配的程度,造成扁平化和错位扭曲,于是诞生了悲剧,不,喜剧。

  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这样评价孙频的小说:“孙频一直游荡在孤独与依赖、原罪与救赎、存在与虚无等诸多文学疑问中,观看这代人的生存危机与精神困境。读她的《假面》和《自由故》,说实在的,读完了很沉痛,这沉痛是那种对知识者在当下身份严重贬值的彻骨感受,作者好像拿着一把解剖灵魂的刀子,割裂着、错位着。”可谓说到了点子上。

像一把刀子

责编: zhuangenhui

相关新闻: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在线投稿 | 商业服务 | 申请友情链接
苏ICP备07507975号 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备案(苏新网备):2007036号 版权所有 武进区委宣传部 武进日报社

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