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> 阳湖 >> 正文
高山流水
来源: 作者: 日期:2017-06-22 13:44:53  报料热线:86598222

  春秋淹城诸子百家园中有一处特殊的景点:高山流水。特殊在于,俞伯牙一个乐师本不属于诸子百家,然而为何为他造一个景点呢?

  “高山流水觅知音”的故事,散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琴操》、《乐府解题》以及明代小说《警世通言》。

  有一次,伯牙乘船沿江采风。突然下起了雨,伯牙听着淅沥的雨声,眼望烟雨江南,琴兴大发。正当他弹到兴头上,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,他知道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,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。于是伯牙走出船外,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打柴人还沉浸在音乐中。

  伯牙把他请到船上,伯牙说:“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好吗?”打柴人立即表示洗耳恭听。伯牙即兴弹了一曲《高山》,打柴人赞叹道:“多么巍峨的高山啊!”伯牙又弹了一曲《流水》,他称赞道:“多么浩荡的江水啊!”伯牙又佩服又激动,对他说: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,你真是我的知音啊!”于是两个人互通姓名,结拜为生死之交,约定待采风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。一年后,伯牙如约前来他家拜访,没想到知音已经因病去世。伯牙悲恸欲绝,奔到他墓前祭拜。

  祭毕,俞伯牙回到船上,取出焦尾琴,叹道:“此曲终兮不复弹,三尺焦桐为君死。”言罢扯断了琴弦,来到岸上的石桥砸开焦尾琴,抛人河中。这就是著名的“高山流水”故事。

  而这个故事的特殊性在于故事的地点,传说在常州市奔牛镇的运河边,即原奔牛高级中学东侧,自俞伯牙把琴抛入河中之后,此河就被称为“伯牙渎”,又称“琴渎”,石桥被称为“伯牙桥”。那个打柴人叫钟子期,就住在离此不远的集贤村,即现在的奔牛镇顾庄村委宋墅自然村。

  如今,伯牙渎已塞,琴鱼早就绝迹,伯牙桥也仅存石碑。在这个物欲横流、城市乡村都“套路深深”的年代,也可谓知音难觅了,而在诸子百家园中,有这样一个景点,可谓意味深长。徜徉于“高山流水”的山水间,追思先贤,感慨万千,口占一首《临江仙》:“一带水光奔牛边,琴心欲付已多年。几回蝶梦追蟾影,枕畔余音袅袅间。 谁把三生痴觅,谁抚飞花迹。谁叹时光流如水。倾听尔、知音曲。”

  某日在外地,丝雨中徘徊于竹径间,忽然听到“铛——”一声沉重低回的琴音,接着“叮叮”、“铛——”的回旋亮音,我的心灵也一下子感应起来,这不是《高山流水》曲吗?抬头望去,山上有泉如练,四围绿竹环抱,小鸟啾啾,青蛙低唱。我的心一下子安宁了,呼吸的节奏也不觉与琴音相应、与大自然协调。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久悬于心中的疑问:打柴人钟子期如何就能完全听懂俞伯牙的琴音、意境。

  伯牙的老师是成连先生,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后,成连说自己只能教弹琴技艺,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,于是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。一天,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,成连对伯牙说:“你先在蓬莱山稍候,我去接老师。”说完,划船离开了。过了许多天,成连没回来,伯牙很伤心。他抬头望大海,大海波涛汹涌,回首望岛内,山林一片寂静,只有鸟儿在啼鸣。伯牙不禁触景生情,有感而发,即兴弹了一首曲子。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。至此,俞伯牙的琴艺大长。其实,成连老师是故意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。“先生移我情矣!”俞伯牙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。同样,打柴人钟子期每天出入山林,听高山流水,听鸟叫蛙鸣;生活贫困,但志向高远,白天打柴,晚上攻读习文,没有出路,心中同样悲苦,此时能不移情?只是钟子期是在无意之中领悟到了“移情法”。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两个至情至性之人,能不产生心灵感应?

  “铛——”“叮叮”“铛——”此时,这首《高山流水》的琴音引发了我的无限乡愁。原来,我的知音就是阳湖热土,那产生《高山流水》名曲的地方。

  □ 赵军

高山流水

责编: fenglina
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在线投稿 | 商业服务 | 申请友情链接
苏ICP备07507975号 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备案(苏新网备):2007036号 版权所有 武进区委宣传部 武进日报社

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