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,是许多政策措施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近年来,常州天宁区红梅街道率先探索建立社区家文化体系,将20个社区划分为红梅、北环、翠竹和锦绣4个片区,构建新平台,整合新资源,激发新动力,逐步形成“融社区”治理新模式。
针对街道地域狭长、20个社区沿飞龙路一线零散分布,以及老小区较多的实际问题,红梅街道在片区内部、片区与片区间做足整合、转变、特色三篇文章,较好实现了“社区减负、居民受益”。
“社区+管家”
老小区、安置小区多;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多、业主与物业矛盾多;老龄居民多,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量大……这是红梅片区5个社区多年来的共性问题。每个社区的社工队伍有限,“小马难以拉大车”。
今年初,红梅片区正式运行“社区+管家”模式。管家,既指一类人群,也是一种新型居民自治模式——社区对部分具备工作能力的热心居民进行培训,赋予其一定工作职能,让他们协助参与社区工作。
凯旋城小区铁护栏,两三年前就出现锈蚀现象。“平安管家”上岗后,联手社区、物业多方奔走,先后召开10多次会议,终于协调了居民意见,启用公共维修基金进行解决。虹景社区红东二村有户家庭,夫妻俩均生重病,孩子还在读中学。“议事管家”专门开会商议商量帮扶措施,并向居民发出爱心倡议,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。
虹景社区书记王雄表示,社区从队伍划分、管理模式、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划,已形成党建、平安、文化、议事、环境5大主题的管家联盟,同时依托“益立方”青年社会组织平台,达到了社区多元共治的效果。
“社区+活动”
北环片区由5个社区组成,总人口3.7万余人,其中60周岁以上居民近1万人。社区活动很被居民们看重,但以前多少有些乏味:提起冬至无外乎包饺子,一到中秋就是吃月饼,元宵节多半是猜谜……
今年开始,活动大不一样。片区打破固有的活动模式,推出“主题活动周”,以文化、健康、学习、文明、安全为切入口,整合资源开展多样化服务项目。如举行片区歌会、读书分享会,让社工与社工互动、居民为居民喝彩。
“围绕居民需求,丰富花色、提升口味。”片区长、北环新村社区书记王文红表示,现在开展活动底气足了,社会组织、居民团体的参与热情很高,节目都是精心编排。
“社区+服务”
锦绣片区新小区较多,60周岁以上老人不足4000人。居民普遍对社区服务比较陌生,警惕心也较强。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,在这里并不很适用。
“社区+服务”应运而生。片区以金百花园社区为龙头,转变“上门串户、表格填写”的工作模式,注重与社会组织合作,为居民提供定制服务和精细化服务。今年以来,陆续推出微信掌上社区、片区流动办公、片区医疗义诊等,赢得了居民点赞。
“社区治理要像家一样。”常州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尚金萍认为,红梅街道创建“家”文化品牌,打造社区互助共生文化,就是培养居民之间的感情与责任,倡导居民自我管理、服务、教育和监督。促进社区发展与自治,这种做法值得借鉴。
做足三篇文章 常州红梅街道社区治理精准又走心
责编: jiangcaiting